第(2/3)页 到十点多钟的时候,人流更是蜂涌而来。 朱志远接到报告,立刻知道不对:“口碑发酵了。” 还好,他两世人生,知道中国人多,也知道中国人的一个僻好——凑热闹。 他预有准备,让万千山把另外几百辆电动也全部调过来,红阳厂以前不是生产了一千辆电动车嘛,还剩几百辆,紧急加个车架子车棚子,焊一下的事,熟手,不难。 周云也动员虎山上上下下所有的人,但凡有车的,不管你们什么车,全都征用,去接人。 不白接,司机发牌子,跟前面的司机一样,接回来登记,一个人头,五块。 这谁不愿意啊。 即有钱拿,说起来还讨个口彩——为虎山杨梅节做贡献。 人人争先。 几乎是全城动员之下,才勉强做到人来即走,不让游客久等。 接到镇里,还要导游,这个也好说,杨同发动镇里村里所有腿脚好的,分村分片,发牌子,把人接了去,带游客上山。 要求就一个,带着游客畅快的玩,带他们摘杨梅,帮他们提回来,那就算完全任务。 同样不白导,一个人头,五块。 这五块,比司机那五块难挣点儿,要两条腿爬山呢。 但有一点好,一次可以多带几个人啊,甚至十来个人都可以,带去指定的一片山林子就行嘛,不必一人跟一个,这也划得来了,跑一趟,好几十块呢。 村里人因此也都愿意干,反正天天往山上跑,这会儿跑一趟,几十块入手,不是钱啊? 甚至很多老头老太都争当导游,比年轻人还要勤快一些。 可怜,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了,也不能到外面去打工,到哪里挣个钱啊,这会儿有钱送上门来,他们远比年轻人热心。 游客虽多,但动员有力,司机多,导游多,竟然还真就接下来了。 随后的吃喝拉撒,那也得加码,游客摘了杨梅下山,肯定饿了,饭是要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