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高括倒台-《江山易手》
第(2/3)页
衙门口派人去查看,‘大有米行’早在数年前便已在衙门备案在册,店铺更有与‘兵甲帮’的租赁契约在手,契约下署签名赫然便是兵綦印,而这些分堂堂口包括‘兵甲帮’总舵的地契正是兵綦印的名字。
事到如今左七指与霍无央已然知道‘大有米行’和‘扬刀盟’确属一家,先前两帮血拼收粮一者是为了抬高粮价让他们收粮时价格更高,二者则是拿真金白银打消他们的念头,而可笑的是霍无央安插在‘扬刀盟’的内奸不仅没能帮上忙,更坐实了‘扬刀盟’现银短缺断然不可能用几万两银子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更不可能拥有‘大有米行’这么庞大的粮商支持,其实也难怪他们那般想法,因为之前‘扬刀盟’的合伙人在衙门的一再施压之下纷纷离去,抽走多少银两他们是一清二楚的,仔细算算‘扬刀盟’建帮日短,挣下的银子扣除积累的货物,盖建帮派总舵、分堂,再除去抚恤帮众家属之外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银子,就是‘六龙帮’也做不到,更别提‘扬刀盟’了,然而最不可能的事还是发生了。
当衙门派去的人在‘大有米行’查出兵綦印的地契时李麟到这才恍然大悟,为何‘内督府’的人不遗余力要除掉兵綦印,原来这个败落的光杆帮主竟还有如此一招,对方地契租约在手李麟不敢妄动将此事连夜飞报武经国,武经国召众人商议,得任思勰献计。
十一月初八。
‘户部尚书’陈玉庭奏‘中州’之地‘扬刀盟’与‘大有米行’囤积居奇操控粮价,百姓深受其害,以致税收不足,朝廷边用更紧,请求皇帝惩处。这一奏本可谓一举两得,既借机对付了‘扬刀盟’和‘大有米行’又解了自己税收不足的责任。
皇帝闻奏大怒,立刻下旨处没‘扬刀盟’、‘大有米行’白银各三十万两充公,以儆效尤。旨意方下,立有巡查御使张鹤上奏,言‘中州’之地‘风火门’、‘显威帮’历年勾结粮商控制粮价,刻意打压收粮,高价卖粮,致使百姓辛苦劳作不足交税,年年所得不能果腹,原‘中州候’高括不仅放任不管,更参与其中食民而肥,食君而肥。
皇帝闻奏怒盛,下旨‘风火门’、‘显威帮’与‘扬刀盟’、‘大有米行’同罪,各罚白银三十万两,半月内上交,上缴不了的立刻全数查抄充公,并着李麟督办,到期若不能将罚银收上来则以包庇罪论处。紧接着又下旨查验高括家产。
是夜。
经国府中再次聚议,‘户部尚书’陈玉庭俨然在列,诸人对张鹤恨之入骨,对李麟的反应迟钝,应变无能万分不满,然而事是他们挑起来的,一时又拿不住张鹤的把柄只得暂时将胸中怒火压下。
十一月初十。
圣旨传到‘中州’,‘风火门’和‘显威帮’头痛万分,一家三十万两的现银以他们目前的情况是断然拿不出来的,李麟是指望不上,衙门口没钱诸位大人虽然贪了许多银两愿意入伙的早已假借粮商的名入了伙,没有入伙的却也不可能拿出来给他们用,武经国已出了许多银两,剩余的以应变其他变局,绝不可能因小失大补这个洞,左霍二人商议半日眼看时间紧迫万般无奈之下决定降价卖粮。
十一月十一。
‘风火门’和‘显威帮’开始低于‘大有米行’和‘扬刀盟’粮食一成的价格直接亏本售卖,半个时辰不到‘大有米行’和‘扬刀盟’全部降价两成,‘风火’、‘显威’两帮无奈再降价两成,‘大有米行’、‘扬刀盟’跟随之......
一日之内,‘中州’粮价骤降三成,此前卖粮卖了高价的农户暗呼侥幸,卖低了的更是等待粮价继续下跌,买粮的人却是不多,尤其‘风火’、‘显威’两帮臭名远扬,‘显威帮’粮中参杂着沙石等事众人皆知,没有价格优势之下更加无人过问,往年四帮假托别的粮商的名字出卖倒也是个好办法,今年因与‘扬刀盟’争战之事搞的时间紧迫不说更亏损了不少人手,现下又被‘扬刀盟’死死盯住,假托的商行第一时间就被‘扬刀盟’宣扬了出去,两帮改换了头面重新租店铺售卖,脚跟未稳又被宣扬了出去。
三天之内两帮处处掣肘,‘扬刀盟’仗着以往货真价实的名声,只将粮价与‘风火门’、‘显威帮’定的一致,两帮便再也卖不动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与两帮合作的粮商等人后悔不跌,天天踏破两帮门槛要求撤伙,有的更直接兴师问罪起来,其形势更堪比当初‘扬刀盟’。
‘风火’、‘显威’两帮被罚,一些有见识的富商怕一向沆瀣一气的‘元戎帮’也遭此劫,纷纷去找新任帮主退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