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我朋友,你甭管他说的,一千块钱我给你扫过去了。”刘夜拿出手机,扫完了二维码把钱付了过去。 摊主也非常爽快的把抱着的坛子放在地上,古玩行讲求“货不过手”。 因为古玩行有很多易碎脆弱的物件,一旦在手递手的过程中,摔到地上,无论是玉器还是瓷器,怕都难以保全。 所以在买卖双方交易货品的时候,一定一个人放下,另一个人才能拿起来。这样也避免了递手的过程中失手的责任问题。 刘夜见坛子到手,喜出望外,捧着坛子就拉着范涛和侯文开溜。 刘夜走后,摊主心里也犯嘀咕:“这小子,没想到收的坛子也能卖上一千块。” 不过就算有天大的漏,摊主也得认,不能反悔撤回交易。毕竟这货从他手里出,他没看出来的漏让人减去了,只能怨自己眼拙了。 刘夜赶紧抱着坛子走到人少的地方,在怀里稍微掂量了一下坛子的分量,确实是很沉,沉到不是寻常陶土的重量。 现在刘夜可以好好审视一下这陶土罐子了,这陶罐胎壁极厚,而且看起来粗拙笨重,因为过厚的胎壁,导致陶罐内部的空间也比一般的陶罐小很多。 刘夜敲了敲胎壁,发出闷闷的“彭彭”声,并不像一般陶罐那样清脆,反倒闷闷的,像湿水的陶土一样。 到这里,刘夜开始仔细消化刚刚涌入脑海的资料。 早在汉唐时期,盛行铸造佛像,但金银过于笨重,木质受潮不易保存,所以开始用制作漆器。其中,夹苎胎便是最主流的工艺。 夹苎胎也叫脱胎,先以木或泥制模,再在模具周围用麻布和漆灰(大漆和砖瓦灰的混合物)反复裱糊多层,最后去掉里面的模具,直接以漆布为胎,制作出的漆器轻便又坚固,而且纹路清晰,塑膜立体。 这只陶罐,便是采取了类似的工艺,不过这陶罐之所以并不轻便,便是因为其中隐藏的东西。 刘夜去旁边的古玩店借了一只小木槌过来,轻轻的敲在这陶罐表面,刘夜利用巧劲,一圈一圈的敲着陶罐,很快,陶罐表面便布满了蛛网一般裂纹。 随着刘夜最后一锤,整个陶罐表面布满了细密如蛛丝的裂纹,整个陶罐外表轰然碎裂,内部漏出了布满铜锈的金属器皿,戛然是一件青铜器! 这也是刚刚刘夜获得的新技能,刘夜在鉴定某些古董的时候,机缘巧合的也会天然习得古董中蕴含的一些技能,并且能瞬间熟练掌握。 例如刚刚刘夜施展的,便是他新从这陶罐中习得的“破伪锤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