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这是你画的吗-《一路绝尘》
第(2/3)页
"千万别学我。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你们绘画的基本技巧和需要做到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和小学的时候教你们123、ABC、你我他的老师一样,不过就是个启蒙而已,你们需要的是从这一刻开始前进!"他会不厌其烦的对自己的学生说:"千万别学我。这并不是怕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我本身就不是浪花,充其量就是死水微澜;这也并不是怕大家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我本身就不是老虎,了不起就是一个会打鸣的公鸡!"
"婴儿都是吃着妈妈的奶长大的,可谁见过长大了还叼着妈妈的奶头不放的家伙?小孩都是牵着大人的手开始学走路的,可谁见过长大了还牵着大人的手不放的家伙?"刘教授很明确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因为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小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走会跑、会哭会笑,可是那些父母和长辈却会逐渐衰老下去,退化到需要杵上拐杖、坐上轮椅才能走路,需要克服老年痴呆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生态发展的必然规律。"
"绘画的三要素是什么?点、线、面;另外一种三要素是什么?造型、光影、色彩;有人延伸了一下,就变成了线条、形装、色彩、明暗、布局五要素!"他在课堂上经常和大家谈心:"绘画就是在创作中把要表达的人或物以简化的形式、美的法则使各单元在参照构架中反复摆弄以达到心理和视觉上的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理想的、美的构图样式?构成一个以点线面的组合形式、同时排除自然中产生的杂乱现象使之单纯化、秩序化和**化,进而产生画面节奏和平衡、力感和动感的有机结合就成为成功的前提之一。"
在刘文博看来,作为中国画家,就得尊重中国文化:"因为一个人类种群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其文明程度的基础上,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足以傲视群雄,画笔所记录下的就是这种历史和文化所带给人的某些感悟。而现在不少的画家都在盲目模仿和效仿西方的意识手段和表现方法,而且还津津乐道,而那些少了东方的人文精神的作品其实就是一些畸形儿,奶奶不*姥姥不爱。人家老外欣赏的是中国元素,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国人也瞧不起那些东施效颦的作品,有那样的功夫,何不直接去欣赏西方的画作?要知道误入歧途其实也是一种悲哀。"
"对于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来说,其最后受到历史承认的作品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品也必然有其民族*和个人的时代感。"这是刘文博着重指出的一点:"因为每个画者都产生于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绘画作品一定要体现出作者的个人风格。有风格的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风格愈鲜明、他的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愈强,风格的特*越经久、艺术永恒的程度也就越大。古今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诸多灿若群星的绘画大师无不是具有个人的绘画风格和个*绘画语言。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寻求、培养和树立具有强烈绘画风格的个*语言,这也是每个当代画家要给予高度重视和亟待完成的事。"
诸如此类的话刘教授说的很多,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还是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无论是和一些好友杯盏交错的酒席宴上还是和我个人的随便聊天之中,无论是在外出写生还在在工作室作画,他都经常会有那样的精辟论述*颖而出,我就是忠实的记录者。时间长了,经过整理,编辑成册,拿给刘文博看,他倒吓了一跳:"为什么会记下来还想发表?"
我回答得很简单:"有些话我觉得说的十分经典,相信也会有些人和我一样的同感;有些话本来就是讲义,整理出来给大家看,这本身就是一种普及绘画知识的途径。"
我的创意不仅得到了校方的支持,还得到不少学生的拥护,于是那本题为《闲话少说》的小册子很快就出版了,销量不错,反响也不错,还被评为当年美术界的十件大事之一。后来还被列入省美院的正式教材。本来没我什么事,不过因为我是编辑,在书页上也有我的名字,不过印的是小拐子。
我不是一个画家,根本不是、从一开始就不是。
如果没有从峡州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南正街出走,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工人,因为自己的父亲是那艘拖轮上的轮机长的原因,我从小就对机械工人充满了憧憬;如果没有从慈利火车站那个用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小吃摊被迫出走,我会感谢二嗲嗲的收留,会成为一个很会下面、很会炒盒饭的厨师;如果没有离开武陵临沅街的长风酒家,我会是那个天天高朋满座、夜夜食客盈门,生意很不错的酒家的小老板。
如果不是被田大强行驱逐,我会依然是他的那个身手不错的小跟班、就会是那个心肠不坏、脸上却又坏坏微笑的嫩伢子;我就依然是那个名声不错的沅江小*、依然是那个被说成是长得又帅、办法又多、出手又快、下手又恨、朋友又广、女人又多的王小六,就会依然是那个武陵高中的校花、水溪第一美人、郑河最好看的女人的唯一男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