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他王芬,身据冀州这光武龙兴之地,可披甲之兵有百万之众,又得众人拥戴,正该顺天承命,诛灭阉党,匡扶社稷! 只待那昏君一到,他便率兵杀出,与那些朝中义士们一同里应外合,逼昏君退位! 至于那个朝廷派来的天使,根本不足为虑。 此乃历史上真实发生,并记录在史书中的实事。 现在他们又没有真的谋反,朝廷天使想来看就看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哪一次的士林集会上大家不骂阉党?不喷昏君? 阉党祸国,天下苦那昏君久矣。 天使想要去查证,那就由他去吧。 不过嘛,抛开上帝视角,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能说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历史长河中其实是非常多的。 在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光辉到来之前,人们普遍都处在迷信与蒙昧之中。 普通的百姓甚至可能因一句流言乃至梦境就突然深信自己有帝王之资,扯旗造反最后让全家整村都摸不着脑袋。 比如那广为流传的金刀谶纬和某地的龙气之说就挑动了数不尽的人为之赴死送命。 普通百姓如此,那些学富五车的学者们也不遑多让,他们对天地异象等更是抱着深刻的敬畏。 这王芬便是如此之人了。 他饱读经书,以圣贤之言约束自身,沉醉于众人的赞美与吹捧,看不见脚下的大地。 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王芬邀请来到此地的宾客几乎都是和他一样的名士。 这些抱着经书长大的学者们天真的相信,世界是非黑即白,自己乃是正义必胜。 这便是他们与袁绍,曹操等出身官宦世家者最大的区别,这些人对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完全没有一点认识,自顾自的沉浸在他们为自己打造的梦想世界中。 这些人可以如此,但那许攸和周旌却无法像其他人一般心安理得。 且不说许攸身为曹操和袁绍的同窗,苦于党锢之祸,浸淫朝政密谋十余年,便是那周旌身为沛国豪杰,也是见多了刀光剑影和尔虞我诈。 然而却没有什么卵用。 夜色渐深,大堂内的灯火逐渐黯淡,许攸和周旌相视无言,他们知道王芬已经下定决心,再多说也无济于事。 于是,他们纷纷告辞离开,私下里却仍在商讨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变故。 “子远,王芬非成事之人,我等需早做谋划尔!”周旌脸色铁青。 你王芬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那关内侯苏曜听说却也是个威震并州的豪杰呀。 如今他持天子节亲自前来,必定是有所图谋。 周旌担心这个变数会打乱他们的苦心谋划,甚至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周兄所言甚是。”许攸也是黑着脸点头。 王芬此人如此表现,怪不得那那袁本初和曹孟德都不来帮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