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随着杨慎这一开讲,之前那两人与他之间的差距也就迅速显现了出来—— “臣闻陛下喜诗,可读过杜工部的那一首纪念诸葛武侯的诗作么?” 一句话,就让嘉靖有了兴趣,忍不住道:“这个自然是读过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是让人久久吟诵。” 高手一出手,果然不凡,一句话就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之前两人平铺直叙,与之一比,不啻是云泥之别。 黄鸣深深望了眼讲台后的杨慎,心中都不禁叫了声好,这才是青史留名的大才子的手笔啊。 杨慎也是精神略振,趁机又道:“陛下博学,臣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也是极其钦佩的,尤其是他初次北伐时所进之出师表,更是千古名篇!” 在看到皇帝点头后,他索性便高声背诵起这篇文章来,直背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才突然顿住。 语气也跟着一肃:“陛下,臣以为出师表中所言,已足以解释为何后汉末期竟会出现黄巾之乱,导致最终天下分崩离析了。” 嘉靖也被这番表述所吸引,深以为然地点头:“杨卿所言甚是在理啊。那谁是贤臣,谁又是小人呢?” “贤臣者,自然就是之前两位大人提到的如杨震、杨赐这样名垂青史的后汉名臣了…… “他们身在高位一心报国为君,全然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连理所应当收取的俸禄,都甘愿减半,不求奢华,只为奉公…… “至于小人,史册中也早就写得分明,比如梁冀、窦宪,乃至何进之类的专权外戚,以及……” 说到这儿,他又是一顿,目光有意无意的扫向皇帝两边,那儿正是黄锦和另一个太监:“……真正造成汉末大乱的最大罪魁祸首,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也就是宫中宦官。 “正是因为他们的贪得无厌,无法无天,蒙蔽天子圣听,迫害朝中贤臣,这才有了数十年满朝奸佞当道的党锢之祸,然后才又引得民不聊生,百姓生存都不可得,方才揭竿而起,引发黄巾之乱!” 黄鸣在那儿听得目光一垂,这才算是真正入题了。 果然,接下来,杨慎就专门围绕着党锢之祸,以及之后的十常侍之乱细细说来。 他功底深厚,口才便给,准备得又是十分充分,此时一一道来,真是深入浅出,引人入深,听得众人都沉醉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