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不光是我,就是各位,都不用惧怕那张攀。将来他要是再敢欺侮威胁你们,大家只管还击,看他还敢不敢嚣张!” 这话再度引得众人一阵赞叹,再看黄鸣的眼神里,已明显带上了崇敬。 虽然黄鸣今日才第二天进国子监,但隐隐然在这些同学里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和威信。 一个人群体中的威信,有时是靠着日积月累的种种表现才能达到,但有时候,因为一件突发之事,靠着打倒某个之前的权威,也能将其权威取而代之。 …… 只半天时间,发生在国子监前的这场冲突风波就已迅速在北京城里传播开来。 一开始还只是普通百姓于街头巷尾,酒桌之上有所提及,但到了傍晚后,此事便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到了不少官员的耳中。 这让不少人都感到一阵惊讶,已经夹了半年尾巴的锦衣卫,居然又变得如此奔放了么? 而且,他们居然还打的是建昌侯的人,那是以往的厂卫都不敢干的事情啊,他们哪来的勇气? 在众多只把此事当作热闹来看的官员里,也有人瞧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比如说,杨慎。 作为翰林院的翰林,杨慎天然就和国子监的官员关系极近,自然能更快的,得到更为准确的事情真相。 而在笑过之后,他便迅速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和机会。 于是,到了次日,他就在中午邀请了一名同年到京城有名的鸿宾楼中喝酒。 这个叫楚宏的官员并不是和他一样出自翰林院,而是一个都察院的言官。 同时,他还有着另一层总被其他同僚所鄙夷的身份——建昌侯手下为数不多的官场喉舌。 作为京城之害,又是名声极其难听的外戚,建昌侯张延龄和寿宁侯张鹤龄即便有着太后包庇,两代皇帝的照顾,在官场中也是几乎没有什么势力的。 少数那几个实在没的选择投到他们门下的官员,也是被同僚鄙夷排挤的存在。 这位楚宏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当他得知身为杨首辅之子,又是状元出身,翰林院清流的杨慎居然设宴款待自己时,自然受宠若惊,哪里会推辞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