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不相瞒,老衲从北平开始一直嘱咐陛下,保不住齐泰、黄子澄和练子宁等这些儒生的命也就罢了,可一定要保住方孝孺的命。” “方孝孺乃当代大儒,还是宋濂的门徒,可如今他却还是死了,而且还被陛下赌气诛灭了十族,就连他的学生或书友,都被诛灭殆尽。” 是啊,治理天下的根本,是在读书人、士子。 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任,江山社稷将不稳。 而朱棣推行这种惨无人道的‘瓜蔓抄’,完全继续了他老子朱元璋的衣钵。 这个道理徐钦当然懂。 估计事后朱棣也是有些后悔,可当时是方孝孺硬‘逼’着朱棣,让其下不了台面。 “大师啊,其实方孝孺一心追随建文帝,他这是求仁得仁,留着他的性命,比杀了他还痛苦。” “陛下这也算是成人之美。” 姚广孝听罢哑然失笑,嗔怼道: “好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在你看来,陛下这杀人反而倒是成全?” “老衲想要保的人,包括铁铉,可偏偏都被陛下给杀了,你说老衲该怎么办?” 姚广孝挑起三角眼,意味深长看了徐钦一眼。 “大师,您如此的足智多谋,又怎么会觉得方孝孺可惜?”“他一个腐儒酸才,死就死了,您老多虑了。” 徐钦则故意歪曲事实。 姚广孝则摇头反驳道: “不不,老衲没有多虑,方孝孺一死,连他的许多学生、读友无辜牵扯其中。” “有些人侥幸没有逮住,也被锦衣卫追得亡命天涯。” “方孝孺这一脉被连根拔起,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也就绝了,心都凉透了!” 徐钦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大师,太祖高皇帝也曾经杀过许多文臣,‘瓜蔓抄’其实是他老人家发明创造,可读书人的种子未曾毁灭啊。” “以晚辈愚见,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争着当官的文人墨客,追求功名富贵是读书人的终身追求。” “杀了方孝孺和他的学生,还有李孝孺,陈孝孺等,还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 “他们虽有一时之气,或是消沉一段时日,但朝廷一有新的诏令,马上就蠢蠢欲动,最终都愿意为朝廷效力。” “读书人除了做官,试问还有其实出路吗?” “天下读书人好比是野草,朝廷是风,这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姚广孝听罢心里暗喜。 作为当朝首席谋士,他岂能摸不透天下读书人的软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