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爷爷,盐如此低廉,在后世应该都不算重要物资了。” “也对,后世种粮食的技术都能不断突破。制盐技术,想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朱瞻基咂舌。 盐自古便受限于运输不便和技术问题,价格居高不下。 华夏后世交通发达,待技术突破,产量必然会提高,必然会惠及百姓。 小小的食盐,确实算不上重要物资了,那应该也不会由官方管制了吧。 朱棣此时脸色却是晦涩无比。 他没感叹后世盐的价格之低,而是想到了大明目前盐的现状。 太祖朱元璋自战乱中崛起,深知盐的重要性。 在荒年之年,一小撮盐,甚至比一石米,更能吸引人为他效力。 因此,太祖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能够严格的控制盐的销售渠道,推出了一种名为“开中制”的食盐销售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由朝廷直接掌控食盐的生产,将食盐的专卖权牢牢把握在手中。 朝廷通过招标的方式吸引商人参与销售活动,但商人想要获取食盐并非易事。 他们必须经历严格的审查,过程繁琐而复杂。 为了获得“盐引”,即食盐的销售权,商人必须用足量的农产品物资与朝廷进行交换。 拿到“盐引”之后,商人就可去指定的“盐场”领取食盐来销售了。 可以说,商人与朝廷的所有交易都是基于“实物交换”的原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盐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直接用百姓买盐的钱去购买土地,然后招募农户种植农产品,最后再用这些农产品去和朝廷完成交易。 一直到现在,这种“盐商屯田”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甚至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盐商又是盐商又是地主,他们利用自家产的农产品换取食盐,并以高价将食盐垄断销售出去,有些甚至会坐地起价。 而且,如今与洪武年间不同,商人们不仅可以用农产品换盐引,还可以使用银两、布帛等产品参与盐引的兑换流程。 所以那些商人之间的分化也就愈加明显,专司食盐贩卖的“内商”日益富有,负责边陲农产品种植以及运输的“边商”利润空间则是逐渐缩小。 盐商的财富不断积累,生活程度也是相当奢侈。 他甚至听说,扬州地区的盐商还兴起了一种“养瘦马”的畸形产业链。 这简直是荒唐至极! 朱棣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老大,太祖定下的“开中制”迟早要崩溃!你想想办法解决一下!” 朱高炽点头应下。 此时,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中学生暑假实验海水制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