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谁想到,如此一首平平无奇、描写百姓的诗,却能在杜预的口中,诗成传天下? 达成如此不朽之作? 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不应该尊重、珍惜百姓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唐,朝廷。 皇帝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潸然泪下,哽咽道:“这就是我大唐盛世,原来,这就是朕心心念念、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 “我李家得天下,已有百余年,朕本以为兢兢业业,总算不愧列祖列宗之托付,今日看来,朕这皇帝不称职,朕治理天下不合格啊。” “朕,要下轮台罪己诏!” 听到皇帝如此自责,群臣跪拜在地,痛哭流涕,山呼万岁。 范相面如土色,摘下官帽,磕头谢罪,表示自己乃是宰辅,罪过都是自己的,恳请皇帝降罪。 皇帝深知,范相与太后乃是一体的,就算自己责罚,将他免职,太后那关也过不去。 范相所谓引咎辞职,只是风凉话。 皇帝真的被杜预这首诗感动?如此爱民如子? 并不是。 他只是借题发挥。 你看,你范相在外朝,太后把持内朝,将朕这李家天下治理的如何? 你吹嘘震天响,脸却被杜预打得啪啪作响。 一首【悯农】,传唱天下,我大唐丢人啊! 我这皇帝不合格,但真正原因是我没有实际权力。 你这宰辅不合格,是不是该滚蛋下台? 皇帝借题发挥,越发来劲。 “既然朕减轻不了赋税,也帮不了百姓种地,更阻止不了百姓饿死,朕还不能成全杜预帮助百姓读书的小小善念?” “让百姓有个盼头,哪怕一丝一毫的盼头,至少不会太过怨恨国家。” “这【儒学】,乃是惠民善举,岂能不办?” 冷笑、轻蔑、反对百姓受教育的大唐士族,深深震惊了。 杜预这首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在空中呈现出十足的画面感。 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辞藻华美的名篇相比,其实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因它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还有对生民的同情悲悯。正如它的题目【悯农】,天生就是悲悯百姓、垂怜生民的。 滁州百万百姓,沉浸在这传天下诗深深冲击和震撼中。 “呜呜呜···”一个百姓哭了起来。 “我等百姓,真是太苦了。” “粮食,都是我们种的,财富都是我们创造的。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能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 “唉,一声长叹啊。” 滁州士族,纷纷低头。 但依旧不服,不满。 这无关人性,只是利益。 他们把持知识、垄断朝堂的利益太大,哪怕杜预诗词再感人,也不可能作出让步。 一个人却挺身而出,大声道:“我琅琊王家,支持杜解元这次提议,支持兴办儒学私塾!” 滁州士族,人人愕然,抬头看向此人。 这是谁? 琅琊王家,王阳! 第(2/3)页